魏都区食品安全宣传周:多维联动送“食”光 干群同心共护“舌尖安”
【信息来源:【信息时间:2025-09-26  阅读次数: 】【字号 】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

“以前分不清保健食品和药品,现在看‘蓝帽子’标志就懂了!”“查农残报告、看配料表,这些实用知识记牢了!”近日,魏都区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以“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”为主题,串联办事处、卫健委、农业农村局、疾控中心等多部门力量,通过“流动宣讲+固定展台+基层深耕”三维模式,将食品安全知识从商圈延伸到社区、从校园覆盖到企业,不仅让群众满载“食安干货”,更让宣传者在沉浸式服务中收获责任与成长。

一线宣讲:走街串巷里的“双向成长”

街道办事处率先化身“移动食安课堂”,工作人员带着手册、展板走进居民区与商超,既当“科普员”,也做“倾听者”。在老旧小区便民广场,他们手把手教老年居民识别食品“SC”生产许可证、拆解“免费送礼品”的消费陷阱,居民张阿姨“查标签看配料”的新认知,让宣讲员格外有成就感:“以前觉得宣传是‘单向输出’,现在看到大爷大妈主动问‘怎么挑新鲜蔬菜’,才知道我们讲的都用得上。”

走进商超菜场,宣讲重心转向“政企共治”。工作人员一边帮消费者比对农兽药残留检测报告,一边督促商户完善进货台账,某超市负责人主动拿出账本请教:“以前觉得索证索票麻烦,现在明白这是给食品安全‘上保险’。”这种“群众问、商户应、宣讲员答”的互动场景,让办事处宣传队队长感慨:“我们不仅普及了知识,更摸清了经营户和群众真实需求,以后宣传能更精准。”

专业赋能:展台与基层中的“责任深化”

区卫健委、疾控中心与农业农村局则以“专业阵地+基层深耕”筑牢科普防线。核心商圈的联合展台前,卫健委工作人员用“生熟分开要像‘分房间’”的通俗比喻,讲解食源性疾病预防要点;疾控中心团队带着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读本,深入社区、学校开展“定制化宣传”——在社区教居民“每天半斤水果、一斤蔬菜”的膳食口诀,在校园组织“反食品浪费”主题班会,将‘光盘行动我践行’,‘合理膳食’的种子真的种下去了。

区农业农村局的宣传则聚焦“源头安心”。9月24日的活动现场,工作人员通过摆放宣传展板、发放宣传资料、设立宣传咨询台等方式,向过往群众宣传食用农产品安全常识,科普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,并对群众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详细解答。

据统计,各部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1200份,制作展板8块,覆盖群众、学生及企业从业者近1000人次。

共治升温:双向奔赴里的“食安共识”

这场宣传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“全民共治”意识的唤醒。企业食堂负责人主动索要“食品安全操作规范”手册,社区志愿者加入“食安监督”小分队,就连放学的孩子都会提醒家长“买牛奶要看生产日期”。正如区市场监管分局负责人所说:“宣传者收获的是‘被需要’的价值感,群众收获的是‘会辨别’的安全感,而魏都区收获的,是‘人人关心食安、人人守护食安’的共治合力。”

下一步,魏都区将把宣传周中的“群众需求清单”转化为“日常服务清单”,让每一次宣传都成为“干群同心护食安”的纽带,用双向奔赴的温暖,织密守护“舌尖幸福”的安全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