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魏都区灞陵、文峰、西大等6个街道的爱心粥屋创新推出“标准化+志愿化”管理模式,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与社会力量参与,全面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。
在标准化建设方面,各街道爱心粥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设立专职食品安全协管员(监督员)岗位,从食材采购索证索票、加工操作规范到食品48小时留样,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。同时,统一制作《食品安全操作手册》,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,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,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。
在志愿化服务层面,各街道积极发动社区志愿者力量,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志愿队,定期开展“食安宣传日”活动。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、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,积极向老年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,引导老年人参与监督,形成“人人关注食安、人人参与监督”的良好氛围。此外,志愿者还协助开展环境卫生巡查、就餐秩序维护等工作,进一步提升助餐服务品质。
该模式推行以来,各街道爱心粥屋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。这种“政府监管+社会共治”的良性互动模式,既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,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,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下一步,魏都区将全面推广这一创新模式,持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,让老年人吃得安心、吃得暖心。